叫外卖、爱斗茶、养宠物……一起来感受宋朝人的快乐!
来源:科普中国
发布时间:2024-06-15
浏览次数:1087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

宋朝什么样?

在历史课本中

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

多次割地求和,最终难逃灭国命运的朝代

而大量文物表明

这也是一个商业经济极度繁荣

民间财富激增的时代

本期,我们将带您走进

有着多彩市井烟火气的宋朝

一起感受他们的丰富生活~

01衣

穿着各式服饰的人们|北宋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

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

在之前大火的电视剧《梦华录》中,每个角色精美的服装和发饰都令人赏心悦目,也引起很多网友关注宋代美学。对于宋朝杭州城的人们来说,衣饰的确受到了特别的重视。

衣饰在古代除了御寒之外,当然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,皇帝也会规定不同阶层的穿戴礼仪。但是在宋朝,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,很多仅限于官员的服饰也得到了普及。

一般大众不会穿长衫,通常只穿及腰的短衫以及浅色裤子。妇女们则既穿长袍,也穿短外衣、裙子等等。衣服的材质有丝、织锦缎和普通棉麻等等。

宋朝女子的着装|宋《四美图》局部

图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官方客户端

在杭州有各式各样的鞋,包括皮鞋、木制或者麻制的便鞋、绸缎拖鞋等等。有身份的人会穿厚底靴走路,为了让自己个子高一些。即使很穷的人,也要穿鞋戴帽,齐齐整整,除了和尚秃着脑袋在街上走,其余人都会戴方巾或头饰。

妇女的装饰一直很丰富。在风和日丽的杭州,妇女们会先在脸上打上白色的粉底,再在双颊涂上玫瑰红的胭脂。杭州女子们也注意美甲,她们会用凤仙花和明矾敷在指甲上,美甲的效果可以持续几十天。

宋代女子服饰|《瑶台步月图》局部

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

她们头上会插簪钗和冠梳,发箍和耳环也很普遍,有的妇女头上甚至会同时佩戴20多把冠梳。不过,宋代的妇女已经不像唐代妇女那样时兴把头发高高地结在头顶,而是把它往后梳,结成一个发髻。

此外,妇女们都喜欢在头上涂发油,以使得秀发柔顺润泽。有一位年轻女子追求时髦,不小心尝试了新奇的油脂,结果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粘结在一起,最终只好剪去。而对于眉毛,女子们会将眉毛拔掉,再用铅笔画出黑色的线条,这在二战前才在欧洲流行。

宋士庶衣着|图源黄岩区博物馆

至于男子,除了裹头巾之外,大部分人会将下巴剃光,只有少数人留着侧鬓和山羊胡须。尤其是军人们,喜欢借助旺盛贸易的毛发显示自身的活力,所以军中的相扑高手都“鬓发蓬松”。孩童们则连头发都剃掉,只在头前留一条小辫子。

宋代男子服饰|南宋《迎銮图》局部

图源中华珍宝馆官网

和头饰同样重要的还有腰带。无论穿长袍还是短衫,总是要系一条腰带。普通人的腰带虽然不会很贵重,但也经常挂一个荷包,装些钱财和钥匙、小刀、手绢等。

扇子也是一种男女通用的饰物,它分为两种:一是中国式的扇子,圆而硬,用白丝制成;二是宋代从朝鲜传入的折扇,装饰着绘画和书法。

02食

宋小吃摊陶模具|图源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市文广旅局

宋朝饮食花样的丰富也远超我们的想象,宋代是中华美食奠基的时期,现在的大部分烹调用语,都出自宋代,比如炒、炸等。当时的杭州,遍布特色的饭铺、酒店、茶肆,甚至有被称作“茶酒厨子”的店家,专门提供婚庆丧葬等多种宴席的筹办。有些饭铺,卖任何菜肴都是冰冻的,包括鱼和汤在内。又有些饭铺会专卖某一类食品或者地方风味的菜式。

在史料中,记载了当时有数百种菜肴,虽然很多菜名看着难以理解,不过从调料和烹饪方式来看,当时杭州菜的做法和我们现在出入不大,只是当时的菜肴似乎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。

宋画像砖|图源央视新闻

尤其是南宋的杭州,有大量来自北方各地的难民,也就融合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传统。在杭州地区,就栽种了18种扁豆和黄豆、9种稻米、11种杏、8种梨,几乎每种蔬果都有大量的变种,这自然使得人们的食物种类十分丰富。

而且,杭州的市场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食品:从湖泊和河流里打捞上来的淡水鱼、从浙江湾捕捞的海鱼、从城南山区猎得的野味、菜园出产的蔬菜、平原中收获的稻米、来自湖区的鸭和鹅,以及从周围地区运来的生猪和菜狗等。

普通的下层人民主要吃米饭和猪肉,咸鱼、动物内脏等也受欢迎。当时的衢州馆子就是为下层人民提供饱腹食物,包括“虾鱼、粉羹、鱼面、蝴蝶等”,而在城里也总有卖熟食和点心的小贩。

宋钧瓷罗汉碗|图源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市文广旅局

杭州当时有专门的菜市、鲜鱼市、蟹市、橄榄市、橘子市等,我们可以想见餐桌上的丰盛场景。而一些茶肆“四时卖奇茶异汤,冬月添七宝露茶、馓子、葱茶,或卖盐豉汤,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,或缩脾饮暑药之类”,也可想象当时饮食精致丰富。

此外,宋代其实已经出现了“外卖”。在小说《郑节使立功神臂弓》里就有对外卖的描述:一个闲汉,一个筐子,一把刀,几块牛肉,送到顾客面前,当面切。这种现象在宋代非常普遍。在东京,凡是卖熟食者,都用诡异言语叫卖,这样食品售出才快。

燃煤的使用,还推动了宋代炉灶的创新,炉灶可以移动,走到哪都可以卖,火始终是旺的。宋代冬天很冷,晚上冷到零下,照样卖茶。没有保温的方法,外卖是做不起来的。

右下角送餐的“外卖员”|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

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

在《清明上河图》中就能寻见“外卖员”的身影——饭店伙计若是服务不周,被客人给了“差评”,则会受到店老板叱责,或者被扣工资、炒鱿鱼,“一有差错,坐客白之主人,必加叱骂,或罚工价,甚者逐之”。

至于茶酒,当时葡萄酒已经普遍流行于富贵人家中了,但是杭州人更加爱喝自己用稻米酿制的黄酒。米酒是进餐时不可缺少的,据记载,当时至少有卖不少于54种风味的米酒,它们味道之美,足以使得杭州人对葡萄酒缺乏兴趣。

茶也是日常消费的饮料,杭州当地有三种茶:珠茶、香林茶和白云茶。但是,从中原和四川等地都有茶叶运进城。普通人在街上向小贩买茶,往往就一文钱一碗,经常喝茶也间接使得杭州人常喝煮开的水,减少疾病。

南宋《撵茶图》|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

宋人喜爱斗茶,所谓斗茶,就是用点茶的方式去评判茶和茶汤的质量。点茶,是用沸水冲点抹茶,并用竹筅(xiǎn)搅打使其浮起泡沫。

斗茶比试的正是点茶的汤花,色泽是否纯白、保存是否持久等;此外,斗茶时选的茶盏也大有讲究——建盏选用当地含铁量极高的瓷土,烧制出如铁黑的胎骨,叩之有金属声,因而有“铁胎”之称,胎体厚重坚硬,胎内含细小气孔。在斗茶时不仅能凸显出茶汤的纯白,更适于茶汤保温,因此被宋人奉为“不可或缺的上等茶器”,连皇帝也力推建盏,将其选为御用茶器。

03住

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|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

和现在很多大城市一样,当时的杭州也有着人口过剩等问题,很多市民只能住在多层楼的房子中,只有富人才能住在城边的山区豪宅里。贫民区的房子,通常有很大的进深,底层开设店铺或者手工艺作坊。市民们定期要向国家设立的楼店务交纳租金。

由于人口众多容易导致流行病,在杭州,每年当局要定期将街道进行大扫除,并且清理运河。富豪宅院通常有厕坑,但是住在贫困区多层楼房中的穷人,却只能使用移动的“马桶”。清洁工每天会来把马桶中的粪便取走,这些粪便可以被当作周围花园和东郊菜地的肥料。

事实上,有趣的是,这些清洁工之间也有协定,他们将粪便当作重要的资源,“各有主顾,不敢侵夺;或有侵夺,粪主必与之争,甚者经府大讼,胜而后已。”

在宋朝,沐浴之事从贵族走向了大众。人们可以在家洗澡,很多人家中都设置有专门洗澡的空间,市井中公共浴室也开始兴起。清洁文雅的宋人将浴堂叫作“香水行”。如果你行走在宋朝街市,看到门口挂一个壶,便是香水行了。在宋朝,长年不沐浴的士大夫是要受取笑的,有个名叫窦元宾,出身名门,才华很好,但因不常洗澡,同僚就叫他“窦臭”。

在杭州城内有许多澡堂,澡堂门口会悬盆作为标记。根据马可•波罗的说法,在杭州这类商业性的澡堂可能有三千多家,其中每一家都可供100人同时洗浴。当时的澡堂,不仅提供按摩,也会提供茶、酒等服务。和我们不同的是,当时的人大多喜欢用凉水洗澡,而对那些受不了冷水的外国人提供专门的热水澡间。

在宋代,家中养猫也成了盛极一时的流行风尚。一个宋朝人如果决定养猫,他往往会先选个良辰吉日,带上“彩礼”,登门“聘”猫。在古代礼制中,《礼记·内则》中说“聘则为妻”,《大戴礼记·盛德》中说“婚礼享聘者,所以别男女、明夫妇之义也”,将养猫称之为“聘”,足以看出宋人已经把迎猫进门的仪式感,提升到了能与家庭成员并论的高度。

《东京梦华录》中提到北宋汴梁的集市中有专卖宠物粮食的商业门类,“养犬则供饧糟,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”。《梦粱录》也在其“诸色杂货”条目里提到了南宋临安商业中“养猫,则供鱼鳅”。在一些富户家中,猫不仅吃小鱼,还能吃到极为高端的鹿肉。

04行

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|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

直至唐代,长安还保留着古老的“坊市制”,就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,有坊墙相隔,居住的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。到了宋代,原来束缚商业自由的坊市制彻底瓦解了,人们沿河设市,临街开铺,一种如《清明上河图》长卷那样,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生活方式从此兴起。

杭州城中,有无数的运河可供交通,当时湖泊和沼泽随处可见,所以居民们都尽可能选择水路交通。为了满足普通百姓的出行,官府铺设了很多石头路面,也多次重修了一百多座桥。

州桥遗址全景图|图源新华网

然而,在城门和桥头边,还是偶尔会出现交通拥堵,一些贫困街区的小巷也常常出现挑担的脚夫、驮包的牲口和过路的行人互相拥挤碰撞的场景。

除了纷繁多样的商业活动,在城外也有供市民娱乐的公园和花圃,每逢节庆,度假的人群就会向这些地方涌来。和今天的游览很类似,很多市民会带着吃食和乐器,在湖边和小山间整日远足,也有些人会花上几文钱,雇一叶扁舟,在西湖尽情游览。

从唐朝到宋朝,杭州历代地方官都注重养护西湖,每一处建筑的重建和修整都力图和周围环境协调。西湖上的船只总是成百上千,其中不乏载客上百的大船,也有贩卖蔬果、鸡儿、时花、美酒、茶果等的小船。此外,也有很多小钓船和放生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交通法规,诞生于宋。十二字,“贱避贵,少避长,轻避重,去避来。”也就是路遇老翁老妪或者挑着担子的人时,先给他们让一让道。

除此之外,宋朝还出现了关于飙车的“限速”规章。宋法典中明确规定:城内街巷和人多处,不许骑快马驾快车,除非十万火急,否则就要受打板子的刑罚。宋代兴礼让而厚风俗,由此可见。

供稿单位: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

审核专家:李小英

资料来源:央视新闻、《宋朝人的日常生活》侯印国著、凤凰网读书、央视纪录片《追寻宋金时代的别样生活》、《宋: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》邓小南等著三联书店、《宋:现代的拂晓时辰》吴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、《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》李开周著中国法制出版社、《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》谢和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、新周刊500期《饮茶、喝酒、点外卖:穿越到宋朝过市民生活》伊永文/邝新华

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、故宫博物院、中华珍宝馆、北京大学出版社官方客户端、新华网、黄岩区博物馆、开封市博物馆、开封市文广旅局、台北故宫博物院
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听说,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。
做科普,我们是认真的!
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
加入科普活动群
  •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
  • 认识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为科学小记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