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9年,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(Galileo Galilei,1564-1642)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星空,发现了一些比6等星更暗弱的星,他很惊奇,在书中写道:“利用望远镜,你能够看到一些比6等星还暗的星,它们逃离了人们的目光,真是令人难以置信!……把它们划分为7等星比较合适”。于是,天文学名词中,又出现了新词:7等星。
此后,随着望远镜口径越来越大,能看到的暗弱天体越来越多,星等数也越来越大。但星等的大小都是估计的,没有精确的测量办法。
到了18世纪初,英国天文学家威廉·赫歇尔(William Herschel)用两台望远镜比较两颗的亮度,比如,一颗亮,另一颗暗。他用一台望远镜指向亮星,另一台指向暗星,把指向亮星的望远镜镜筒遮挡一部分,使在望远镜中看上去亮星和暗星一样亮,这时,如果指向亮星的望远镜的镜筒被遮住了90%,只剩下10%,说明亮星比暗星亮10倍。
用这种办法,赫歇尔有了2个发现:1、1星等比6等星基本上都亮100倍;2、1等星比2等星亮的倍数与2等星比3等星亮的倍数与3等星比4等星,一直下去,都相等。也就是,相邻星等之间的亮度差相同。
根据以上2个条件,天文学家们可以准确测定星等了。